Error 403: Forbidden

Monday, September 04, 2006

战国

《战国》写了大约2000字的时候,我的电脑死机了。

由于blogger没有象gmail那样的自动存盘功能,所以我只能从头重新写过。

这显然不是令人愉快的经历。

我想,公司电脑升级的时候我会要求我的老板给我配一台mac。

我想,他会答应的。

知识分子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全世界的windows用户表示同情和遗憾。毕竟,我一天只要忍受8个小时。而你们,一天24小时,一个礼拜7天和windows做伴。我觉得,那一定很痛苦。当然,你们可以关掉电脑去看超级女声。

好了,我还是接着说战国吧。

战国从前475年到前221年。关于它的起点,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主张以前408年三家分晋为战国之始,有的则主张根据《春秋》定在前481年。不过这都不重要。

战国是春秋的延续,尽管它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特征。这一延续表现为从夏朝开始的封建制度随着周王室的衰弱走向瓦解,而一个真正统一的帝国登上了舞台。这是整个春秋战国的主题。通过揭示这一主题,我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经由分封诸侯和井田制得以确立的封建制度在中国仅仅强盛了两百多年就趋于死亡?当然,一个哪怕仅仅在逻辑上完整的回答都将需要大量的学科交叉研究和世界范围的各文明横向比较。这显然为本文篇幅和我的老板所不容。因此,我将尽力在中国历史的范围内给出答案。

战国的历史特征就是变化。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哪个时期象战国那样变幻无常。嗯,1978年以后除外。

让我们从最核心的部分,生产力开始。

生产力的发展由三个现象予以证明。首先是铁器的普及。在人类历史上,铜器的运用普遍早于铁器,这是地理和物理条件决定的,在铁器发明之前,人们只有铜器可用。顺便说一下,我绝不相信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的说法。如果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条件相同,为什么中国文明首先出现在了黄河流域?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铜非常柔软,所以不能用来伐木。因此春秋时期吴越楚的崛起说明了中原文明和东夷南蛮之间的物理隔阂——长江流域的森林——第一次得到了突破。而在此之前,吴越楚与中原是不通有无的。这从他们领主的称号就能看出来。只有这三个国家的领主的title是“王”,这显示它们一开始并非周王朝的一部分。这一突破如果没有铁器的大规模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外一个生产力的发展是牛耕的普及。适合牛使用的犁具的发明——之前的犁具一般都容易导致标的牲畜窒息——显然和引力论或者个人电脑一样,是一桩偶然事件。牛耕的推广是犁具改良和可用牛数量的增长的结合。我倾向于把后者归咎于连年战争对牲畜的需求(运输、作战)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不管怎么说,铁器和牛耕的大规模运用,伴随着第三个证据,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的修建——典型的工程包括郑国渠和都江堰,使得生产力的发展在战国末年达到了高潮。顺便提醒大家注意,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对水利就充满了狂热和迷恋。即使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今天,依旧如此。

生产力的发展,与任何历史进程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铁器、牛耕的推广始于春秋,水利的修建,也是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比如楚国孙叔敖的期思陂、芍陂)。但是直到战国时期,这些变化才强大到足以改变社会的上层建构。

所以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这也是战国的第二个特征。从前445年文侯执政开始,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公连仲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 邹忌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俨然成了战国诸侯的核武器,是大国就必须拥有。我们也看到了,以上七场典型的变法就都发生在后人所谓的“战国七雄”内。当然,在春秋时期,也有管仲改革、子产铸刑书、晋铸刑鼎、作爰田、作州兵、鲁国的初税亩等,不过改革的强度没有战国时期的变法来得猛烈。

变法多是根据法家理论制定的,其主要内容,因此也大致相同。无非是通过没收土地、剥夺爵位世禄以打击世袭贵族阶级;奖励垦荒;农战结合以及加强法制。

我觉得是这样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制度提供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在此之前,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比如,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求生欲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每个人为了吃饱肚子都会自觉地卖力劳动(主要是耕作)。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剩余相对丰富的阶段时,情况就不一样了。生产效率高的个人、单位会要求与自己的贡献相适应的社会地位(权义关系)。而获得这样的社会地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求社会建立一套有效的奖惩机制,那样,没有效率的生产单位会自然被淘汰,而幸存下来的自然是最有效率的。

简直是天才的构想!

而分封制、世袭制显然无法提供有效的激励。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君主,无论是周天子还是下面的诸侯,权利都不大。但是随着变法的推进,诸侯明显地感觉得到变法的好处,因为变法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效率,高效率提供更高的税赋,高税赋提高君主的生活水平。更进一步讲,一个高效的经济体有能力负担高效的军队(职业军人、更好的装备、更大的规模),而更高效的军队可以征服更多的国土,从而进一步提高君主的生活质量。这解释为什么反对变化的力量总是来自贵族而非最高统治者本人。这也解释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我们可以把这看成兼并和收购,有时候是友好的,有时候不是。

生产力的发展催生激励制度的诞生,具体的表现就是变法。变法摧毁了我们通常称之为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关于战国,说到这里已经够清楚了。其他的部分,即为什么中国那么快就建立起一个集权的中央帝国?而当封建制度仅仅800年不到就土崩瓦解的同时,这个帝国却能够维系近2000年?将在秦一章里得到讨论。

因为我觉得那样更说明问题。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我很奇怪你每天哪有时间收集材料写这样的长篇论述?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