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3: Forbidden

Friday, October 20, 2006

南北朝

南北朝的事情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天总算可以解决了。

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我已经讲过,三国是东汉的延续,东晋十六国又是三国的延续,而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地是东晋十六国的延续。相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故事——谢天谢地——还算简短。

先从南朝说起吧,所谓的南朝,其实是指宋齐梁陈四个建都于南方的朝代,它们都出自东晋。在东晋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于是很多北方的难民就经山东到了江苏一带定居。这批人且耕且战(当时都是这样的,农民工兼职解放军),逐步成为了东晋政权最具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北府兵。北府兵终东晋一朝,都战功煊赫,但是却一直不是很得志,原因很简单,东晋政权对他们不放心。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不放心得非常有道理。最终篡晋自立的,正是北府兵司令员,刘裕先生。刘裕在东晋末年镇压孙恩和桓氏的叛乱中脱颖而出,从此奠定了自己在东晋政坛的地位。之后他又发动了一系列的北伐战争,先后消灭南燕、后秦,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创造了南方重新统一的大好局面。

之后不久,刘裕迫晋帝禅位,建立宋朝,史称刘裕为宋武帝。可惜好景不长,刘裕教子无方,死后几个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束甲相攻,很快,宋朝政权就在一出现世报的闹剧中灭于自己的武将之手。

南朝的四个政权都是武将拥兵自立而来,没有太多政治根基,加上连年内外征战不休,导致无一例外地各个气穷术短。刘宋传八帝五十九年;萧齐传七帝二十三年;萧梁传六帝五十五年(其中四十七年在那个和尚皇帝手里);南陈传五帝三十二年。平均每位CEO任期不过六年半而已。同样的篡位故事演了四次之后,终于在皇帝诗人陈叔宝手里划上了休止符。

而此时此刻在中国的北方,淝水之战后的政治真空被鲜卑族填补了。鲜卑族的先人曾经建立过一个叫代的政权,376年亡于苻坚之手。383年之后,前秦中落,386年鲜卑族复国,易号为魏,史称北魏。到439年,北魏已经迅速地统一了中国北方,由此开始了北朝时代。北魏是中国历史学家所钟爱的政权,因为在北魏统治时期,发生了孝文帝改革。

西晋灭亡之后,中国北方成为了少数民族的战场。除去阶级矛盾之外,民族矛盾也很激烈。民族矛盾有一种强大的自我放大功能,本来和和气气的两个民族莫名其妙就开始互相虐待。在这种背景下,孝文帝改革不仅很有意义,也突显孝文帝的勇气和决心。改革本身是经济性质的——单纯意义上的民族特征改革是无法想象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民族情绪需要克服。之所以要进行经济改革,自然是因为自己的制度不如别人的制度好。汉族的制度好就好在它是个制度。游牧民族在入关之前,没有太多的管理需要,尤其不需要管理产权,但是征服了中原之后,要想维持政权,就得对土地进行有效的产权管理。另一方面,要进行管理,就需要一个政府,如何通过税赋筹措政府的预算,以及如何确保政府有效地运作,显然是摆在少数民族统治者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而这个难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拷贝汉族制度。

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当然,鲜卑族征服了中国北部,自然有点不可一世,现在要让他们学汉族人的生活方式,换了谁都不乐意。不过十六国血的教训摆在那里,不进行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脑子活络一点的鲜卑贵族弄了几本《论语》私下里读读,经不住汉族知识分子的那一套文情并茂,立刻败下阵来,成为汉文化死心塌地的粉丝。为了进一步摧残自己族人仅有的那一点自尊心,以孝文帝为首的一伙人开始穿汉族的衣服,说汉语。也不吃西北郎改吃中餐了(还算有点品位),又讨了一大群汉人老婆,估计还有写史书没能记录下来的其他审美进步。最后索性把自己的姓都扔了,从拓拔改姓元,并且从平城迁都洛阳。

但是孝文帝的改革没能拯救他的政权,北魏很快地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并且迅速地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中国的北部又一次地陷入了分裂和混乱之中,直到公元589年重新统一于杨坚父子之手。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