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3: Forbidden

Tuesday, August 29, 2006

Andrei Rublev

这样的电影是需要看很多遍的。话说回来,充满了那些优美的台词和镜头,我觉得看多少遍才能使我们明白导演的意图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审美过程而已。简单而宜人。

电影的主人公Andrei Rublev是俄罗斯十五世纪的一位圣像画家,在导演眼里代表了俄罗斯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关于Andrei Rublev的生平知之甚少,所以打一开始Tarkovsky就没打算把它拍成历史片或者传记片(尽管Tarkovsky对Dmitry Donsky充满了崇敬,也花费了足够的笔墨来描述Kulikovo那场宣告俄罗斯诞生的胜利)。相反,Tarkovsky还刻意弱化了布景、语言、服装,以免肤浅观众的注意力被细节所转移而没能领会电影本身。

Tarkovsky的目的是探索Rublev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他的成熟过程、他对自己的才华的看法。所以在整部电影中都没有出现Rublev作画的镜头,相反,Rublev总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出现,在直到片尾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甚至赌咒发誓拒绝开口或者作画。然而,他观察世界的变迁,然后返回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世界和自己的关系。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给了一段Rublev的作品的镜头,在故事线(虽然他的电影一般都没什么故事线)的结尾补充一段优美的长镜头是Tarkovsky的一贯做法。导演本人的解释是为了让观众离开电影院时不至于消化不良,我对这种说法的诚意感到深深的怀疑。伴随着影片中曾经响起过的那些音乐,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Rublev:克制、恬静、优雅、怜悯。《雕刻时光》告诉我们,这些品质也正是导演本人终其一生,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艺术和人(狭义地讲是艺术家)的关系尽管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但Tarkovsky在日后谈起这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却很少提及这点。也许在他看来,影片已经解答的问题不需要再重新解释(天才往往都是这样)。相反,他向大家强调,Andrei Rublev这部电影试图告诉大家,美产生于苦难,Rublev的作品不是在玫瑰花园和葡萄酒中诞生的,相反他忍受了屠杀、奴役、贫穷、饥饿,但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真正的人,应该能够透过这些不幸,放射出人性的光芒。从这点来讲,Tarkovsky继承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传统,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救赎追求和自我牺牲精神。

这部三小时的巨制无疑是异常感人的,它的种种艰难晦涩都丝毫不影响这点。当然,它也无疑是晦涩的,多么感人都丝毫不能使它变得通俗易懂。但是导演从来没有,也永远不该,为了让观众明明白白而拍一部电影(科教片除外),导演只想打动他的观众。而Tarkovsky和Andrei Rublev无疑打动了我。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艺术家都是在打击中成长的...

Festina said...

周二不是皇室主题嘛?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