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3: Forbidden

Tuesday, March 27, 2007

胶卷

像娃娃叉那样的数码青年对正片负冲这样的传统工艺产生好奇是可以理解的。尽管我对胶卷的认识也是刚刚起步,不过我觉得还是有责任在这里摘录一些关于胶卷的入门知识,以飨读者。

胶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尺寸可以分为大画幅、中画幅、小画幅、半幅等等,按照色彩可以分为彩色和黑白,按照感光指数可以分为19定、21定、23定、25定、27定等等,按照最后的效果和用途,分为负片和正片(反转片、幻灯片),按照牌子可以分为柯达、富士、依尔福、乐凯等等等等。

不同的摄影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光线、价钱、用途等等决定自己的胶卷选择。比如我最喜欢ASA400的黑白乐凯胶卷。

接着介绍几种胶卷特技。

正片负冲。原本正片和负片有各自不同的冲洗工艺,负片最常用的是C-41工艺,正片是E-6工艺(也有用K-14的)。但是有的好事之徒偏要拿C-41工艺去冲正片。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便宜?那么负片负冲更便宜。正片负冲的结果是正片的色彩饱和度下降、色彩失真。而色彩还原准确和饱和度强恰恰是正片最大的特点,使用负片冲洗工艺处理正片,导致正片无法体现自己的特点,也使得摄影者对正片的投资被稀释(正片的价格是负片的2-3倍)。

负片正冲。make sense的做法是负片正冲,其结果是负片的饱和度上升,但是也会产生色差问题。LOMOer喜欢负片正冲工艺,因为饱和度对LOMO来讲很重要。问题是E-6工艺对温度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一般业余摄影者恐难胜任,而彩扩店一般又无法提供这种服务,因为需要重新调节彩扩机。

黑白片的交叉冲洗是更常见、发展得更好的胶卷特技。黑白反转加工不存在色差的问题,同时带来颗粒细腻、灰度小、清晰度高和尘斑少等优点。技术障碍是冲洗工艺远较负片冲洗来得复杂,没有现成的黑白反转片工艺可供借鉴。根据经验,需要在拍摄时提高一档曝光。

迫冲。也就是增感显影。不过我更喜欢“强迫显影”这一称呼。在英文里叫push。典型的做法是100度TMAX胶卷按400度曝光,然后对胶卷进行强迫显影,TMAX有专门的增感显影配方。迫冲的最初目的是解决互易律失效困局。TMAX100是最佳迫冲标的,不过据说乐凯100也有很好的迫冲表现,只是不能光靠延长D-76工艺时间得到。

迫冲的暗示是亚当斯的独门秘籍(现在我们已经都知道了)。即光线不理想时,故意欠曝,然后加强显影,反则反之。这可以帮助摄影者得到更好的对比度、层次和曝光。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in love to the ignorance of Spitz.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我一向最喜欢传道授业解惑的文章,所以呢,写起留言来也需要颇为郑重其事,以不被原作者讥讽为首要条件。

其实呢,我是一个信奉“照片内容>手段”的纪实类摄影者(我没好意思用“家”)
这个借口非常好用,它能够让我从容的面对过爆,白平衡偏差,快门选择错误之类的问题,用“俺注意内容来回避”,真是屡试不爽啊。

不用考虑废片率和胶卷开销,这样的诱惑娃娃叉无法回避的。因为我不能每次出现废片,都在心里面小声嘀咕“又损失了坐一次公交车的开销”,那太折磨人啦。

没有这种顾虑,在量多的诱惑下,偶有好片,还蛮让自己激动的呢。好比60多岁的老头,晚上突然勃起,这种快乐恐怕是年轻人不能体会的八

顺大便:我cancel了二手R1,倒不是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一张加班单被cancel,木有草飘了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