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3: Forbidden

Tuesday, March 14, 2006

Il Grido

这部片子的名字叫Il Grido,英文意思是shout或者outcry之类的,其实我觉得叫cry更合适.不管怎么说,中文就被翻译成了呐喊,虽然从头到底我也没看出来到底是谁要呐喊.也许只是翻译要呐喊吧.

我呆在发条橘子咖啡观阴冷潮湿的里屋,和浪子小艾,平克的墙以及贱人的女朋友一起看了这部片子.其间虽然有厕所中飘来的阵阵浓郁的阿摩尼亚的味道,但是大家仍然克制不住睡去了很多次.当我说"很多次",我的意思是,睡着,醒来,又睡着,又醒来如此往复很多次.

因为这部片子很沉闷.放映之前的礼拜五我就对贱人说,我觉得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风格上更接近伯格曼或者塔可夫斯基,而不是他的南面的同行.但是这部片子似乎比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的作品更具有催眠作用.我的意思是,如果伯格曼碰巧使用彩色胶片,正如他在秋天奏鸣曲和芬尼与亚历山大中所做的那样的话,我绝不至于睡去.塔可夫斯基则更好办,只要他在黑白片中穿插一点彩色镜头就足以让我精神抖擞了,实际上我看乡愁和镜子还看得相当津津有味.可是这部呐喊,唉,我看完可是真想呐喊啊.我不仅想gridare,我还想cry,嚎啕大哭,这叫什么电影嘛!

这是一部公路电影,男主人公,一个穿西装的农民工(根据小墙的点拨,中国的农民工穿西装,是有着来自意大利的文化传承的)在经历了三个对他一往情深的美女之后,最终回到了故乡,在当初背叛他的女友--实际上,那个女人是如此老而丑陋,以至于使用"女友"这个词让我打了个冷颤--跳楼身亡,用现在的话说,叫"我死给你看!"

我承认,这部电影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就象马丁 路德的宣讲会很有人文精神一样.在碟的封套上,写着这是安东尼奥尼的新现实主义大作,的确,1957年是一个新现实主义的年代,意大利还没有摆脱二战和贫穷的伤痛.但是毕竟德西卡和罗西里尼的荣光已经远去,而费里尼也已经开始心猿意马.这部呐喊在我看来更象费里尼的大路,而不是他1957年的卡比里亚之夜.和大路一样,主人公的痛苦遭遇是由他的内心活动精神体验而非与社会的冲突造成的,实际上,在呐喊一片中,社会对主人公还相当不薄,不仅先后提供了三个美女,还提供了一系列稳定的新兴职业,顺风车,便饭,夜生活,摩托竞速,外语培训以及一个海外就业机会.但是主人公谢绝了社会的一切好意,最后选择了自杀.这样的情节安排强化了整部作品的悲剧色彩,但是在使观众心情沉重的同时,也感到莫名其妙.拿小王同志的话说,轻微的精神错乱.

好在,安东尼奥尼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在他接下来的几年高产期内,又接连为我们带来了迷情(我最喜欢的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夜,蚀,红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和中国.在他的技巧趋于娴熟时,他的作品也变得兼具拉丁派的细腻与唯美和北方电影的深沉与冷静.

实际上,我不擅长写电影评论,尤其是在subdeath和小王的部落格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文质并茂的影评时,我的这篇观后感尤其显得班门弄斧.但是毕竟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大病了一场,由此,它于我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