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3: Forbidden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The Decalogue

《十诫》是Kieslowski于1988年拍摄的的电视剧而非电影,全集由10部构成,分别围绕摩西十诫中的一条展开。整个片长10个小时,是伟大的瑞典导演Ingmar Bergman的《芬尼与亚历山大》的两倍。尽管还没有把它全部看完,但是关于它的评论将于今天在这里结束,因为我预计接下去的七部相比前三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Kieslowski是波兰人,对于他的名字到底怎么翻成中文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所以我在这里沿用英文译名。K是拍记录片出道的,大概那个时候在波兰拍记录片政治上比较安全。波兰为世界贡献过一批著名的导演,不过除了K,我只看过小墙借给我的瓦伊达的《一代人》,50年代的现实主义风格看得我消化不良。K的片子我还看过赫赫有名的红白兰三部曲,不过除了Julie DelpyJuliette Binoche的万种风情,我什么都没记住。

当然,我的迟钝并不能掩盖K的光芒,《十诫》是一部蜚声全球的作品,它是K的代表作。在中国甚至还出版了它的电影小说,由刘小枫作序。关于十诫本身的解释和考证、关于信仰和愚昧的分界线(如果有的话)就可以写上成千上万字,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注意K本人是一个不可知论者,可以说他并不相信上帝。因此过多地强调这部作品的宗教寓意毫无必要。还是让我们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谈谈它。

在那天看的三部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部,不仅是因为它对应的戒律最极端,而且K开展故事的技巧最娴熟。《十诫》的故事都发生在华沙的一个小区里,K没有花过多的笔墨来设定场景,但是通过对比度极低的画面(电视画面),我们还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颓废而冷漠的世界。路边肮脏的积雪、年迈的医生为了洗澡而煮的那四锅热水、修建到一半的教堂……那种寂静但是又密集的气氛实在是讲述宗教寓言的绝佳环境。相比塔可夫斯基电影中那种执着但是仍然充满美感的氛围,波兰电影总是给我一种死亡的气息,或者说,垂死的气息,但是更有趣的是,导演(以及他创造的角色)对即将到来的毁灭基本抱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这和西方那种逆来顺受的态度形成了有趣的鲜明对比。

另一个比较吸引我的地方是那个我戏称为“摩西”的帅哥。对与这个人物,K做过一些摸棱两可的解释。我对这么一个人物的看法是,他代表了被波兰人遗忘的某种精神。当他周围的人被生活的细节撕碎的时候,他依然似笑非笑地观察着大家,或许同时期待着大家也观察一下他。当然这是我一相情愿的看法,我喜欢观察路人,并且给他们编一些妻离子散的卑鄙故事,所以我选择从这个方面来理解这个角色。

让我们以K本人的一些话来结束今天的影评,顺便说一句,我越来越觉得写影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甚至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活原则。”

“八十年代中期,波兰被紊乱与脱序主宰着——它主宰着每个地方、每件事,以至于每个人的生活。紧张、无望的情绪,以及对更恶劣的未来的恐惧,呼之欲出。那时我已开始不时出国转转,观察到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的感觉。我指的不是政治,而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我感受到大家在礼貌的微笑背后隐藏着对彼此的漠然;还有一种迫人的印象,觉得自己看到愈来愈多不知为何而活的人们。”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似乎和现在也没什么两样

Festina said...

因为不一定看过嘛,所以影评就没有其它文章收欢迎啦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