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3: Forbidden

Thursday, November 30, 2006

隋朝

据说,希拉克总统在我们国家访问的时候,为了炫耀自己对中国史的了解,提出了隋朝有三个,而不是两个皇帝的论断。这符合《隋书》的观点,不过隋恭帝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泰帝。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隋书》上,是因为拥立他的人是宇文化及而不是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而最后修《隋书》的却正是李渊儿子的手下。我这么说倒没有谴责唐太宗授意自己的史官歪曲史实的意思(虽然这是他的爱好之一),因为本来怎么样可以算成做过皇帝也没有定论。我只是想把这个小插曲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隋朝有多么混乱。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只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是却无比辉煌。对内它在近400年后重新统一中国,并且开凿了四条至今仍在使用的运河,同时修建粮仓、长城。对外它南征北战,平定突厥、高丽和琉球,把中国的版图扩展到新的高峰。套用马拉美评价兰波的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奇迹,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毫无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转瞬即逝。

当然,隋朝的悲剧似乎是事先注定的。首先它是一个靠外戚篡权建立的政权,这在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在整个中国史上也非常罕见。没有经过大规模内战的洗礼,政权的基石必然不稳。各种旧势力盘根错节。面对这样的局面,隋文帝又草率地决定大量分封同姓王,埋下了日后诸子相残的祸根。

另一方面,隋文帝从小就没什么文化,篡位而立的事实又进一步扭曲了他本已黑暗的心灵。导致杀伐严厉,晚年尤重。上行下效,加上不重家教,便培养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活宝皇帝——隋炀帝。

关于隋炀帝,正史野史都有很多骇人听闻的记述,从杀父淫母到征敛无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这个十恶不赦的隋炀帝,年轻的时候也曾“南平吴会,北却匈奴”。生于唐末同样饱受战乱苛政之苦的罗昭谏诗曰,“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较之李义山对隋炀帝的刻薄,似乎多了几分惋惜。也许只有真正生在乱世的人才知道一个皇帝能起的作用,于好于坏,都是很有限的吧。

关于隋朝的历史意义,我觉得主要有两点。第一,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并且坚决,而且成功地,抵御了以突厥为代表的进一步的少数民族入侵。自东汉开始,中国的外交,甚至国家安全就越搞越糟,以丝绸之路的中断为起点,直到十六国时期整个中国北部成为野蛮人的战场,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战和外族入侵中。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中国的南北割据是南方更适合农业生产而北方承担防务责任导致的道德风险造成的,为了避免国家防御的供给不足,南北中国必须得到统一。进一步讲,一旦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就不再存在内战之虞。这一论断在整个十六国时期没有应验。这是因为这场游戏中出现了新的一方:野蛮人。游牧民族不是理性的,所以无法理解这一经济规律,所以他们才会不知道为了什么地打了几百年仗。游牧民族的封建化,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汉族向他们灌输这一原理。终于,隋文帝领悟了这一暗示,重新统一了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痛苦的融合过程终于在隋朝得到了完成。考虑到隋朝,以及之后的唐朝统治者都有一定的少数民族(精确地讲就是鲜卑族)血统,这一突破尤其显得历史意义重大。

隋朝第二个重要的历史意义就是创立了科举制度。尽管隋朝本身由于过于短暂而没有机会消化这一成果,但是在接下去的时候,科举制度将支配中国长达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是不言自明的。科举制度的诞生,可以被看作对门阀士族力量的一种反动,它彻底消除了贵族阶级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可能扮演任何重大角色的可能。从此,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新阶级——职业官僚阶级——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国再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封建国家了。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