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尽管内忧外患,还是有不少改革努力。但是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充斥着个人政治投机的成分,因此注定要失败。花花曾经在不同场合向我表示对中国没能实现君主立宪的遗憾,部分地是因为他认为君主立宪改革可以避免1912-1949年之间的混乱,部分地是因为他觉得君主制度听上去很帅。
但是不管怎么说,单纯的宪政改革失败了。就在《宪法大纲》出台前一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和黄兴一起创立了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驻扎在武昌的一支新式军队中查出了反清计划,于是武装起义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当时由于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湖北的管制异常宽松,起义进行得出奇得顺利。到10月12日,起义部队已经占领整个武汉三镇。
10月27日,袁世凯受命镇压起义。袁世凯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告密者,一个叛徒。但是当时又确实握有实权,六镇新军中,袁世凯独占五镇。起义军以6000人抗击15000人由冯国璋、段琪瑞指挥的当时中国最精锐部队。至11月27日,汉口、汉阳相继失守。
但是就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24个省份中已经有14个宣布独立。1911年底,孙中山从美国返回,1912年1月1日,来自独立省份的代表在汉口英租界选举他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总统。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诞生了!2月12日,隆裕皇太后签发懿旨,宣布宣统皇帝退位。
但是由于政治实力不足,同时又缺乏革命经验,很快革命成果就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仅仅两个多月之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不过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放弃斗争。1912年8月,孙中山的助手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吸收大批小型党派,创建了国民党。在1913年2月的两院选举中,国民党击败由梁启超领衔的共和党(代表袁世凯),夺得多数席位。
受到了这件事情的刺激,袁世凯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错误。由于大规模裁军、暗杀宋教仁,各地反袁势力急剧膨胀。1913年6月,伴随着7个省份的叛乱,爆发了二次革命。革命很快遭到袁世凯训练有素的部队的镇压,孙中山不得不又一次流亡海外。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由于国民党在议会拥有多数,1914年1月,袁世凯又宣布无限期中止议会。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民国政府又一次遭遇外交溃败,任日德两国在山东你杀我打,袁世凯的民意继续低落。
整个事件最后在他的称帝中达到了高潮。1916年3月22日,皇帝宝座还没坐热的袁世凯被迫退位,6月,悲愤而死。从此,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和长期内战。当时中国政坛的头面人物,比如冯国璋、段琪瑞等都是当初袁世凯培养的北洋新镇出身,所以被成为北洋军阀。他们主要分为四派,分别是直系、皖系、奉系和晋系。
就在军阀把北方杀了个昏天黑地的时候,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又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但是由于他所借助的南方军阀的出卖,革命很快失败了。到这个时候,孙中山马上就要从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上谢幕了,两个新的力量正在崛起。一个是1921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另一个是出卖孙中山的陈炯明将军手下的青年军官蒋中正。
在孙中山的晚年,他开始认真考虑与共产党、苏俄的合作事宜。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但是孙中山死后这样的合作非但无济于事,而且把国民党逼到了分裂的边缘。这个时候,蒋介石挺身而出,对国民党内部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派势力进行了大清洗。孙中山逝世时,蒋介石38岁,他是由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宋美龄介绍给宋美龄的姐夫孙中山的。不过蒋介石倒不能算靠裙带关系上台的人,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的前前后后,蒋介石是为国民党,尤其是孙中山帮了很多忙的。尤其是孙中山被围困在永丰舰上的时候,蒋介石是第一时间坐小艇感到孙中山身边的。在这件事后,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勇气、忠诚、决心和才能都不再怀疑。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名正言顺地担负起了革命重担。
清洗国民党是蒋介石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件大事。前后如斩瓜切菜,稳固了国民党作为政治力量在中国的地位,也确立了蒋介石在党内的领导。国民党的分裂问题一解决,蒋介石又立刻着手军队建设,以黄埔军校为基础,设立六支新军,加上广西的一支暂编部队,共计七路新军(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叫八路)。紧接着,蒋介石马不停蹄地发动了消灭北洋军阀的战争。1926年2月1日,蒋介石被国民党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1日,誓师大会。北伐战争开始。这场战争历时三年,一方是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另一方是北洋政府和各自为战的北洋军阀。当时国民革命军总计才85,000人,其中还有20,000没有枪,而北洋军加在一块差不多有100万之众,而且装备远比国民党军队来得精良。但是国民革命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一路上又不断壮大。加上阎锡山、冯玉祥和张作霖相继退出战斗。到1927年,国民党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南而北统一中国之一。
北伐战争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蒋介石又立刻回头收拾共产党。事实上,在北伐战争之前,蒋介石已经对共产党不满了。苏俄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插手中国国内事务,而且手段卑鄙。随着地位日渐稳固和自我膨胀,蒋介石感到和左派决裂的时刻到了。于是发动了对共产党员的清洗,这逼迫共产党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以及国共两党此后长达80年的对立。同时,汪精卫领导的国民党左派也在武汉采取了分裂行动。
1927-1937年的10年被称为资产阶级的黄金十年,尽管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内战还在继续,但是孙中山梦想完成的拯救中国的计划正在逐步得到实现。1928年,张学良将军东北顶住压力升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蒋介石和他的军事官僚牢牢地统治着中国。那时他才41岁,中国得到了统一,未来似乎充满了希望。
但这只是假象,中国仍然处于实际上的割据状态,冯玉祥和阎锡山这样靠见风使舵幸存下来的北洋军阀仍然控制着中国北部并且继续见风使舵着。这使得蒋介石的经济建设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军事建设计划很难推广。中国共产党仍然控制着南部的落后省份并且在继续壮大,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还必须处处提防日本人。
蒋介石缺乏打一场彻底的、昂贵的内战的魄力,这是他一生政治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可能不仅仅是性格因素,也和他的阶级立场有关。在这1927-1937的十年中,蒋介石徒劳地试图用各种非暴力手段统一中国,而在被迫诉诸暴力时,他又缺乏必要的决心。
就在情况一团糟的时候,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了。中国的战略地位非常被动,英国和法国正在大搞绥靖,纳粹德国是日本的盟友,美国正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中国唯一可以依靠的外国力量是吝啬而且别有打算的苏俄。华北地区沦陷后,国民党军队不计伤亡地在上海阻击了日军。为了这个中国最富裕的城市,双方战斗了三个月的时间。之后中国开始奉行1812年时俄国采取的战略,既不停地向后退却,以便最后在远方重新积聚力量组织返攻。
当时的情况是令人绝望的,到1938年,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7亿人口已经被日本占领。但是历史惊人地相似,日军也始终无法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在中国已经损失了115万军队。
关于第二次中日战争,以及它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讲很久很久很久。考虑到这篇文章已经有点太长了,我决定长话短说。抗日战争的结果,即中国方面的伟大胜利,与其说要感谢美国的参战,不如说应该感谢日本一系列的糟得不能再糟的军事决策。凭借指挥徐州会战而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李宗仁将军事后不无得意地回忆道“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视,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志大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因而他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侵华战事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气魄来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最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不免之时,日本又不愿倾全国之师来犯。只是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中国地广人密,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入中国,正如把酱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既处心积虑要征服中国,就应乘欧洲多事之秋,一举把中国吞下。日本平时国防军有二十个师团,稍一动员便可递增至四、五十个师团。如果卢沟桥战事发动前夕,日本便动员全国,首批派遣三十个师团同时分途进犯。用闪电战方式,主力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实行战略上大迂回,占领兰州,一举切断中、苏的交通,并与沿陇海铁路西进的部队相呼应,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得陇望蜀,威胁成都。同时利用海道运输的便利,向长江、珠江两流域西进攻击,与其南下的主力军相呼应,使西南各省军队不能调至长江流域作战,则占领淞沪、南京、武汉、长沙等战略要地,即无异探囊取物。然后右路越秦岭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峡,入夔门,占重庆,左路经广西,向都匀,入贵阳。一举而占领中国各重要都市,将我方野战军主力摧毁,将零星游击队赶入山区,支解我们整体抵抗的局面,陷全国于瘫痪状态,并非难事。到那时,我政府只有俯首听命。……”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向盟军投降,9月9日,日本在南京向中国无条件投降。当时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接受了小林浅三郎将军递交的投降书。此时距日本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已经八年有余。中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洗刷100多年的耻辱,成为安理会五常的世界大国之一。
Error 403: Forbidden
Friday, March 30,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这段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则劲则劲!
Post a Comment